父亲和三中的情缘

时间: 2023-02-24 点击量:0

父亲和三中的情缘

telechec.com 2023-02-23 18:27 发表于江西

编写按: 自从telechec.com公众号发布向所有telechec.com校友征集“我与三中的情缘”主题回忆文章后,陆陆续续收到三中校友充满深情厚谊的文章。其中1989届校友江在涵发来的回忆老师和同学的文章尤其真挚,深情,朴素,感人;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对telechec.com真挚深切恒久的情感,这里先推送他回忆自己父亲的文章。后续我们将继续推送校友江在涵回忆老师的作品。telechec.com校友回忆性作品集《在路上》,就是要体现校友们有价值,有情义,有触动,有温度的回忆文章、作品。

父亲和三中的情缘



我的父亲江少华老师1956年考入telechec.com前身——赣州高级中学,在那里学习三年;高考后,因为家庭出身,不能进入大学,一度在社会流浪打工,后来他的一位恩师把他叫了回去,在母校当辅导老师。之后,先后在赣州师范学校,赣州老六中任教。1972年,父亲从下放的外县山区回到母校telechec.com担任数学教师。从此,他一直工作生活在三中的校园里,直到2020年因病去世。父亲八十一岁的漫长人生里,有五十二年是在telechec.com度过的。可以说,他和telechec.com的情缘,是非常悠远和深厚的。

1.缘结虎岗


1954年,人民政府决定在处于赣州市郊虎岗的中华儿童新村旧址上设立一所高级中学,即江西省赣州高级中学 (省赣高中)。中华儿童新村是蒋经国先生抗日战争时期任赣州行署专员时所建,和正气小学、正气中学毗邻,面积大,环境优美。赣州高级中学是按高标准建立的,师资力量雄厚,堪称当时的赣州最高学府之一。

父亲1956年从位于城东南的赣州一中的初中毕业,面临一个选择,是留在本校读高中,还是去报考位于城郊的赣州高级中学?赣州一中是所历史悠久的学校,名师荟萃,父亲初中学习成绩很好,为人谦和,很受老师们的欣赏,留在本校当然不错。不过经过认真考虑,再加上别人的动员,他选择了报考并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考入了成立才两年,需要渡江才能到达的赣州高级中学。

赣州高级中学是个美丽的所在。据回忆,校园前方屹立着一座有三扇大门的高大门楼。一进门楼,右手即是新建的教学楼,左边则是食堂和几栋学生宿舍。走过教学楼是大运动场,后面还有个小运动场。校园周围被山丘环绕着,山上长满了苍翠浓密的松林。每天清晨”东方红“乐曲响起,师生们开始一天紧张的学习工作;下课时,随着“你看工厂的机器那个隆隆的响,红旗挂满了大车间”歌声,大家走进食堂;午休后,伴着歌曲“嘹亮的钟声在天空中飞翔”,学子们谈笑着走入课堂。

父亲很快适应了新环境,在这个美丽宽阔的校园里如饥似渴地学习着。学习对他来说,依旧是那么的得心应手,不费劲儿。父亲天资聪颖,又肯吃苦钻研,很快就在班上崭露头角,稳居第一了。他后来对我们说过,他学习的诀窍是:对数理化课,他会事先把课本通读一遍;上课时,他一边听课,一边做习题,这就等于上课时把所有的作业都做好完成了;下课后,就可以看看以后的课程了;这样,学习就一直掌握着主动权。至于语文,父亲酷爱文学,他最爱去学校图书室里攻读各种各样的书籍。在学校图书馆里看了很多小说以及诗词歌赋;他擅长舞文弄墨,还曾用“水工”的笔名在报刊上发表过一些诗歌散文。

可父亲读书实在艰难。在沙石的老家里,弟弟才五六岁,太婆已经六十多岁了,全家都靠祖母赶圩时卖茶水小吃一分一分地挣点钱,维持全家的衣不遮体,饿一顿饱一顿的贫苦生活。父亲心疼祖母和太婆,读书期间,他连一分钱都没有向家里要过。当时赣州正在市容改造,有不少工地都缺人手,每到周日、假期,父亲就跑到工地里,帮着打土方,挑担子,挣点微薄的工钱,勉强维持最简单的生活。据他的老师回忆,在所有的学生里,父亲衣服最破旧,可是成绩却全年级最好的,每门课程都在九十五分以上。

看到父亲学习是如此的出色,又看到父亲家境是如此的贫寒,老师们不由得同情,怜悯他。林其仁先生担任父亲的班主任时,看到父亲家庭确实贫困,但父亲却是一副“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有志气有骨气的样子,内心不禁大为感动。他不顾别人的异议,给父亲评定了助学金。这一个月三元钱的助学金,当时可是大大地帮助了父亲,让父亲得以维持了一个学生起码过得去的生活。

一九五八年,就在父亲和同学即将要升高三时,大跃进和大炼钢铁的运动发起了。父亲也积极参与了。他和其他同学一起,在校园荒地里开垦,种下了许多白菜,收获后全部捐献给了国家。他自己也“大跃进”,写下了不少诗歌文章,来歌颂新社会,赞美大跃进。学校里还组织学生去山里砍树,修高炉,炼钢铁。

在赣州高级中学的三年时光里,尽管父亲穿着简陋,家境贫寒,但他成绩好,为人谦和热心,爱帮助人,而且性格乐观,喜欢唱歌,很能和大家打成一片。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喜欢这个聪明懂事的年轻人。父亲也在学校里渐渐结交了一些知心朋友,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聊天。可以说,这是他一生中愉快的一段时光。


d6a32f7ed3db9e95aeabd047a098dd0d.jpg

父亲的毕业证书

2 .任教起点

……

1959年父亲高考时,虽然成绩非常优异,可以去上北京大学或南京大学; 但因为家庭出身,没有大学敢录取他。为了维生,他就去矿山挖矿石,河滩挑沙,干了一段时间。

有一天,父亲正在江边埋头挖沙,突然听到有人站在浮桥上大声呼唤他的名字:“江少华!少华!” 父亲抬头一张望,是他以前中学的一位老师,现在正在中学里当副校长。听见恩师叫他,父亲连忙放下担子,跑了过去。

当时父亲衣服褴褛,满头汗水,光着脚,头发又长又乱,面色黄瘦,眼神忧郁,以前白皙的皮肤被阳光晒得黝黑,只是戴着一副旧眼镜,还能看到一点读书人的影子。看着自己昔日才华出众的优秀的弟子被生活折磨成这样,如此的穷困潦倒落魄,恩师的眼圈发红,怜悯之情油然而生。他嘶哑着对父亲说:“学校里有个辅导老师生病了,再也不能来了。你回来,就给学校做辅导老师吧。”

就这样,父亲又回到了母校,开始了他四十七年的教学生涯。当时, 父亲的母校已经易名为telechec.com,并搬回城里青年路中段,即现在telechec.com青年路校区。

刚回到母校时,学校没来得及给父亲分配宿舍,这位恩师就让父亲住在他的宿舍里,还手把手地指点父亲如何才能教好课。那年已经进入“三年困难时期”,物质匮乏,师生们普遍缺乏营养。周末的时候,恩师就带着父亲,来到校园旁边的护城河,捞一些鱼虾之类,为大家改善一下伙食。

曾有人质疑说,父亲只是个高中毕业生,怎么可以去教高中呢?这位恩师回答说,“江少华的聪明和学问,本来就是北大清华的料。他难道还会教不了高中吗?” 有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如此一说,再加上父亲自身也很努力,教课认真负责,颇受学生们的欢迎。别人也就不说话了。可惜这位恩师几年之后就去世了。他对父亲的恩情,令人永世难忘!

在母校telechec.com当了一年的辅导老师后,父亲又被当时位于虎岗的赣州师范学校的石大洐校长调去,当上了师范的正式老师,教数学和物理。几年后,政府要组建一所新的初中,缺乏教师,父亲就被调到位于赣州一中对面,慈云塔下的赣州六中(即老六中)去了。

对于教课,父亲是下了真功夫的,他一有空就琢磨着怎样才能把抽象的概念讲得更生动更形象些,好让学生们真正喜欢上物理数学。他本来就精通初等数学和物理,兼文采飞扬,口才又好,讲起课来,真是口若悬河,妙趣横生,大受学生欢迎。就这样,从母校担任高中辅导老师为起点,再经过各种岗位的锻炼,父亲逐渐成长为一名很受大家欢迎的优秀教师。

3. 重返母校

……

在文革期间,很多教师被下放到外县的山区劳动。父亲和一个叫陈会元的老师去了赣县田村,在那里呆了四年多。1972年, 政策松动,父亲得以调回城里,来到了他的母校telechec.com报到,当上了三中的数学老师。从此,他一直工作和生活在三中校园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当时是文革后期,中学里虽然重新开始了教学,但学生能安安静静地待在课堂里学习文化的时间并不多,而且很多年都没有高考了,毕业后大都要去农村插队,学习成绩似乎也没有什么用处。上课时,老师在上面声嘶力竭地讲着课,下面的学生有的开小差,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打着瞌睡,认真听课的就没几个。父亲每次上课,都得先给学生们讲段故事,西游记、水浒英雄什么的,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大家哈哈笑一笑后,注意力集中了些,然后再讲正课。否则,根本就没几个人会认真听讲的。

920a4ab883e6102f8bbcd616b8a5392e.jpg

七十年代中期全家在三中校园合影

当时,三中在赣县沙地公建了一个五七农场,每年每个学生都要去农场里劳动好几个月,吃住都在那里。大家也发挥了愚公移山艰苦奋斗的精神,在荒郊野外建起了校舍、食堂、猪圈、牛栏,买来了拖拉机、农具,筑起了梯田,种下了果树茶林。沙地农场,浸透了三中人的汗水、泪水,和鲜血。

父亲那时是班主任,带着一群半大的孩子。为了激励学生,他在劳动中表现的就比较积极。学生倒也相当懂事,看到老师这样地卖力,他们也认真地干着农活,每次都能按时完成学校分配的任务。

父亲有一次去沙地农场时带上了哥哥和我。我们小哥倆白天在山野里乱跑,摘摘野果,抓抓蚂蚱,看看大哥哥大姐姐们劳动,兴奋得不得了;晚上就待在宿舍,点着油灯,等着父亲回来。父亲晚上要政治学习讨论,很晚才能回来。他见我们还没睡觉,就责备我们说:“你们怎么这么晚了都不睡觉?”。哥哥憨憨地笑着,我则理直气壮地说:“哥哥说了,要等父亲回来才睡觉。” 父亲摸着我们的脑袋说:”好孩子,我很晚才能回来。你们以后就别等了。”

刚到telechec.com时,我们家住在一宿舍,后来又搬到了四宿舍,弟弟在旻就是住在四宿舍时生的。四宿舍靠近护城河—濠塘,地势相对低洼,每逢天下大雨时屋子里就要进水,护城河里的鱼虾鳖蟹有时也会跟着水游过来。所以一下大雨,我们这些孩子们就抓鱼摸鳖,玩得不亦乐乎,大人们就直犯愁。

七十年代中期,老师社会地位低下,生活也多是清贫的。当时父母合起来每月也就是七十块钱的工资,还要赡养外公、祖母两位老人,弟弟生下来以后,孩子要请人照顾,房租水电,衣食住行,什么都要从这微薄的工资里挤,家里经常窘迫到了没米下锅的地步。我还记得妈妈放工资那天,父亲会带着我和哥哥站在路口焦急地等待妈妈回来,等妈妈把工资带回,父亲就赶紧拿出一份钱,急忙忙地跑到粮店买米,否则那天全家就要饿肚子了。

4.施展才华

……

粉碎“四人帮”后, 恢复高考。记得是在一九七七年的下半年,忽然有许多人跑到家里来,向父亲请教,恳请父亲给予辅导。父亲当时正带着一届高中毕业班,已经是很忙碌了,但对所有来请教的人他都热情接待,耐心指点,脸上露出由衷的笑容——大概确实是很久没有这么多人来找他,请他帮忙了吧。高考的那天,印象里是个冬日,校园里黑压压的,到处都是考生,各种年纪的人都有。随着一声铃响,考生们都全神贯注地开始了做题。父亲和其他老师在校园里巡视着,脸上都幸福地微笑着。大概在这个庄严的时候,老师们才终于找回了失去许久的自信,找回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高考成绩出来了。父亲带的班成绩非常好,有好几个人考上了大学,这在当时是很难得的。“江少华老师会教课,会辅导”的名声就这样传开了,找父亲的人就更多了。学校领导也对父亲重视起来,以后就经常委托他去带高中班,在高考的关键时刻给把把关。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父亲终于放下心中的负担,开始真正地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成为了赣州教育界的一代名师。

对于父亲在教育上的成绩,三中校史刊物上已有不少记载,仅仅摘录几段:

“1981年……高中江少华老师开展数学教学 ‘读、议、讲、练、评’ 实验”;

“江少华老师长期担任高中教学工作,对数学学科具有系统的理论基础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使之能深透地把握教学大纲,教材教法及知识要点,具备完成中学教学大小循环教学的能力,并且注意在教学中,讲求方法,技巧,力求实效,从而形成自己鲜明的教学风格:即启发性强,条理清晰,精炼生动,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数学,被学生誉为 ‘最引人入胜的课程’。正如学生在信中所写到的那样,‘您是我有生以来遇到的最好的数学老师。您广博的知识,挥洒自如的谈吐,使我深深地倾倒。我真正喜欢数学是从您开始的。’”

“在努力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江少华老师还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自1982年组织全国数学竞赛以来,江老师致力于辅导学生在各级竞赛中 ‘摘金夺银’,先后辅导陈士金,黄孝文等十七名同学在全国数学竞赛获奖。这些获奖的学生,在高考中都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清华,中科大,同济,浙大…辅导的学生有六十九人在地市数学竞赛获奖…辅导的学生获奖的层次之高,数目之大,在赣州市数学届享有崇高的威望。1992年,江少华老师评为‘全国高中数学竞赛江西省优秀辅导员’”;

“江少华老师担任班主任工作近二十年,作为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深感责任重大。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一片赤诚,他面向全体学生,既在德智体等方面培养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又注意关心、爱护、转化后进生,和他们架起感情的桥梁,帮助他们健康成长……善于把握学生特点,调动学生中蕴藏的一切积极因素,重视发掘、调动、引导他们去自强、自理、自我教育之路,努力营造科学、民主、想象、竞争的良好学风和班风,积极创造优秀班集体……他能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班上有名叫谢旭升的同学,非常喜爱海模。江老师得知后,鼓励他向这方面发展,并热忱帮助他,该同学终于在省海模比赛中获得金牌,并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奖……他所带的班级多次获得 ‘文明班集体’,‘先进班集体’等光荣称号。他培养的学生大多数品行端正,思维活跃,专业基础扎实,他们走上工作岗位后都成为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他班上的王燕同学当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后成为文革后中国第一批博士……又如83届……该班学生思维敏捷,学习成绩优异,音、体、美特长突出,高考上线人数居我市榜首”。

“著书立说,泽被后人……在担任繁重的教学工作的同时,他仍积极撰写数学专著和数学论文。他将自己多年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形诸文字。1993年,他所编著的《高中数学复习的思路方法、技巧》一书湖南科技出版社出版发行;所撰写的论文 《圆锥曲线极座标方程的复习》,《 解题三忌》,《关于命题的和谐性》,《关于改革数学教学的初步尝试》, 《立体几何模型的新发展》等多篇论文在省级刊物,省数学教学年会上发表获奖…另有《关于平面三角的复习》 等五篇论文在地市论文教学竞赛中获奖……在地区率先提出‘六环节教学法’,实验效果良好,经验由市教育局推广,《江西教育》曾对此报道”;

“1977–1997年连续二十年被评为 ‘校先进工作者’,多次被市政府授予 ‘优秀教师’光荣称号;1991年由赣州地区人事局奖励晋升工资一级,成为本年度赣州市文教系统唯一获此殊荣者”。

"任赣州地区数学学会理事,中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级教练,江西省普通高中会考数学学科研究会会员,在我市乃至地区数学学科领域享有崇高的威望”。

父亲因为书教得好,辅导能力强,来请教他的人很多。经常有人带着孩子,来家里找父亲指点辅导。父亲总是耐心平等地对待每个人,竭力地帮助他们。有些人过意不去,就会带些水果食物来,父亲却总是推辞,实在推不掉的,他就想办法以后还回礼去。至于钱,他真是一次也没收过。据我所知,八十年代初中期,很多老师都是这样,两袖清风,一心教书育人。

687a0fe80a771ae96aec8073ef1545b7.jpg

父亲1995年评为高级教师后在三中校园

当时的老师们真是认真负责,一心为了学生好。父亲在教课带班之余,还花了大量的时间和学生谈心、家访。因为他为人好,性格温和而且有耐心,从来不会去整学生,很多学生,包括以前教过的学生,心里有了烦恼,都爱来找江老师叙说一番。江老师总是耐心地听他们说完后,再慢慢地开导,像极了现在的心理咨询师。我还记得有个高大粗壮的男生,是父亲七十年代的学生,他有一次失恋后,心中相当痛苦,就跑来找江老师诉苦。父亲是一次次地接待他,一次次地耐心开导,直到他重新振作起来。还记得当时父亲班上有个姓邱的同学,和社会上的一些不好的人交往,被公安局抓了起来。他的母亲哭着来家里找江老师。父亲二话不说,就去找校领导,然后以学校的名义亲自去公安局把邱同学给保释了出来。为了让邱同学走上正道,父亲一次次家访,一次次谈心,把邱同学感动地哭了起来。终于,他改邪归正,考上了技校,成了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九九八年经过全校老师地民主推荐,校领导研究决定,将父亲和另外一位老师上报省教育厅参加特级教师评选。两位老师实力都很强,那位老师强在学历高,年龄相对年轻,父亲强在教学经验丰富。父亲的特级教师教学课得到的专家考评分还要更高些, 所以初选定的是父亲。但三中最多只能有一位老师出线。后来,父亲觉得自已岁数大了,再过一年就到了退休年龄,就决定退出,让那位老师当选。对父亲的高风亮节,全校师生都交口称赞,对父亲反而更加敬重了。

a00efc7995dba7795a2e0d6f2666e67f.jpg

在特级教师评选期间和同事们在北京

(后排右二为江少华)

六十岁那年,父亲光荣地退休了。紧接着又返聘回学校,继续教课。大家都很尊重他,有不少年轻教师尊敬地称他为“江老”。整天和朝气蓬勃的学生相处,又备受人尊重,那段时光,父亲心情是舒畅和愉快的。在他的笔记本前页,他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老骥伏枥,愿为后生铺路” 的座右铭,作为自勉。他还曾赋诗一首,抒发了自己一生的心愿:

少年曾怀青山梦

负笈云游苦登攀

老来不作黄昏吟

从容戏水观夕阳

5.魂归母校

……

一九九八年哥哥的孩子林炜出生后,父母花费了很多精力带她。二零零二年初我和富志的第一个孩子就要出生了,我们给父母打电话。父亲和母亲一起来到了美国,帮我们带伯俊。2003年底我们带孩子回国去探亲,在路上孩子生病了,在赣州打了十天的吊针。父母看我们实在是不太会带孩子,就于2004年又过来帮了一年忙。2005年仲韬出生,2006年弟弟的孩子叔默出生,2011年季达出生。这些年来,父亲同母亲东奔西跑地给我们帮忙带孩子,渐渐地,父亲就从学校教学工作中完全退了下来。

父母非常疼爱孙辈,对他们真是尽心尽力。孙辈也非常热爱自己的爷爷奶奶,每当他们来到美国,三个小孙子都兴奋得雀跃欢呼,当他们离开时,孙辈们都恋恋不舍,感情丰富一些的伯俊,有时还要流下眼泪。

2014年父母又一次来到了美国,帮我们照料三个孩子。那时候,父亲已经七十五岁高龄,身体不是很好了。看到父母这样的身体状况,我和富志决定给父母办绿卡,让父母留在美国养老。

母亲有些动心了。可父亲经过深思熟虑后,却拒绝了。他说,“叶落归根。我们两个老的,还是回国去吧。”

“父亲,你和妈妈留下来吧!我和儿媳,三个孙子给你们养老送终,祖孙三代,不很好吗?你和妈妈年轻时吃了那么多苦,现在也应该享享清福了。”我坐在父亲膝下,仰着头,恳求地说着。

父亲抚摸着我的头,缓缓地说:“好孩子。父亲妈妈都感谢你和儿媳。但父亲只有回到赣州,回到三中,回到家里,心里才会安定,才会平和。你还记得屈原说过的话吗?‘鸟飞反故里,狐死必首丘’。狐狸就是死,也要死在家乡的土丘上啊。父亲年轻时是吃了不少苦,可父亲还是爱着这个国啊。”

就这样,父亲母亲回到了中国,回到了赣州,回到了三中,回到了家里。

2020年六月, 父亲病重入院。当病情稍有好转,他就坚持要回到三中家里来。当护工推着坐在轮椅上的父亲进入三中校园,看到梦寐难忘的母校,父亲激动地老泪纵横,难以自已; 他深情地凝视者校园里的一草一木,向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母校进行最后的告别。三天之后,父亲就与世长辞了。他的英灵,终于在母校怀抱里得到了安息。

母校给予了父亲高度的评价。telechec.com原党总支书记肖道发同志致悼词说,“江少华老师是三中的元老,三中建设的骨干成员,三中历史的见证人,三中精神的守望者。在赣州教育界享有崇高的威望和地位……他一直在三中校园生活,一直关心着三中的发展,为三中的每一点进步由衷地高兴、喝彩;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惦念着三中的发展。江少华老师,可谓对三中忠心耿耿,一生不悔!”

我想,这个评价,父亲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作者简介:江在涵,telechec.com1989届校友。1971年出生于江西赣州,1983年以全市统考第一的成绩考入telechec.com,1989年从三中高中毕业。


供稿:校庆办

一审一校:赖怡然

二审二校:钟刘胜 叶志峰

三审三校:邹金平


Baidu
map